2016年12月11日上午,无锡某部营房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“来访者”。
当这位失明老人在众人的搀扶下,颤颤巍巍走进营房时,6辆坦克统一鸣笛,战士们笔直地站在坦克旁,向这位老人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。
老人虽然看不见,但听到身边人的讲述,立刻努力挺了一下身子,伸出自己的右手也向战士们回敬了一个军礼。
老人随后来到了坦克旁,小心翼翼地触摸这辆坦克,仿佛在触摸一件绝世珍宝。不善言谈的老人突然打开了话匣子,向身边的人询问关于坦克的各种细节。
当得知我们现在的坦克这么先进时,老人突然开怀大笑,一边轻轻地抚摸坦克,一边向身边人说:
“我们那时候的武器真是跟现在的没法比,现在好啊,咱们的国家强大了,科技也一天比一天发达了。我们这辈人活了一辈子,没什么别的想法,就希望啊你们年轻人能够一起努力,把咱们国家建设好,把祖国保卫好,让老百姓都过上太平日子!”
这位老人到底是谁?一向不向社会开放的部队营房,怎么会邀请这位老人前来参观?而且还主动请这位失明老人,抚摸坦克?
这位老人背后究竟有什么来头,竟然能够享有这么特殊的待遇?
故事还要从这位老人失明讲起,而看完他的一生你会发现,老人完全配得上这样的礼遇。
自愿加入中国远征军
这位老人名叫钱建民,是我国第一批装甲兵,唯一的心愿就是能亲自摸一摸国产坦克。
1922年9月,钱建民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户普通人家。当时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,外有列强虎视眈眈,正是“内忧外患”、“生死存亡”之际。
在这样暗淡无光的年代,钱建民目睹了太多百姓疾苦、国家兴衰,这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。
图-钱建民(1922-2018)
1940年,成人礼刚过,钱建民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,考入了陆军机械化学校,学习战车的驾驶与指挥技术。
1943年,钱建民顺利结业,并且获得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证。在这里要提一句,陆军军官学校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。可以说,钱建民的这张毕业证含金量非常高。
这一年,钱建民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,而且如愿来到了前线。他自愿加入了中国远征军,前往缅甸同日军作战。
或许对钱建民来说,战场才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,让他的满腔报国热情以及一身能力有了用武之地。
图-中国远征军 (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)
中国远征军是一支伟大而又悲壮的队伍,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多是军校生,为了心中的信念,很多战士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,和故土的亲人阴阳两隔、生死相望。
战场上的钱建民也数次和死神交锋,勉强捡回了一条命。
缅甸的气候特点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,缅甸纬度较低,降水较多,因此闷热潮湿。缅甸的原始丛林也众多,茂密的丛林导致缅甸蚊虫很多,战斗环境十分艰苦。
而且当时的中国,军事装备处于世界落后水平,所谓的国产武器装备多为冷兵器。为了配合作战,我军从美国购入了一辆坦克。
钱建民作为我国第一批装甲兵,驾驶着坦克在缅甸的战场和敌人交锋,那种战斗的热血激情,令钱建民终身难忘。
当然,这件事也成了钱建民的一个心结。因为这辆坦克毕竟是从美国人手里买来的,并非中国自己建造的。能够开一开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坦克,成为了钱建民一生的夙愿。
不过,年轻气盛的钱建民却对这辆坦克视若珍宝,爱惜得不得了,毕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,拥有一件精良的武器,对中国军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。
要知道,当时战场上的很多战士,三四个人共用一件兵器都是常有的事,更多的时候,战士们使用的还是冷兵器,坦克这样的“高标准”简直是“奢侈品”。
夺得日军大印,缴获战略物资
1944年3月8日,这是钱建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一天。
在缅甸战场上,钱建民所在的部队主要交锋对象是日军十八师团。可别小看这支队伍,这在日军队伍中可是一支号称王牌军队的师团。
但再强悍的敌人,遇到我们机智勇敢的中国战士,也得俯首称臣。
这天天擦黑,钱建民正在和战友们参加野外训练,模拟战场上的战术。突然,一个战士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而来。
“钱大哥,我刚刚去巡逻的时候,发现了日军的踪迹!他们八成是想来偷袭咱们!”一个战士一脸严肃,赶紧跟钱建民说明了情况。
钱建民此时正是二十出头的热血小伙子,听到有敌人来,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建功,赶紧叫来了几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,商量怎么对付敌人。
要不说有经验呢,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简明扼要,就把战术商量好了,各自分头执行。
“兄弟们,咱们遇到的这股鬼子力量,极有可能还是日军18师团。大家都知道,这伙人不太好对付,但是咱们也不是吃素的!大家按照计划执行任务,合作杀敌,好好灭灭小鬼子的威风!让他们知道知道,马王爷到底几只眼!”钱建民紧紧攥紧了拳头,猛地锤向了桌子。
毕竟当时的中国国内,抗战局势非常不乐观,已经到了黎明前的黑暗。虽然身在缅甸战场,但钱建民却很关心国内战事。
得知国内人民备受日寇残害,钱建民的心中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,都会燃起一团烈火,势要和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。
钱建民心想:“这次逮住了机会,一定要好好挫挫你们的锐气,为国内同胞、为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报仇!”
钱建民一头扎进了坦克,带头开着战车驶出了驻地,向原始丛林进发,寻找日军的踪迹。
“砰!”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,钱建民所在的部队和准备偷袭的日军开启了激烈的交锋。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,不分昼夜,从白天一直激战到了晚上。
年少气盛的钱建民在之前几次和日军交锋的过程中,表现非常出色,斩杀了无数日寇。
这次反偷袭行动,由于钱建民所在的军队反应及时,率先出击,抢占了战斗的先机和优势,加上我军战士勇往直前、不畏生死,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而这场战斗也让钱建民等人缴获了不少战略物资,其中最让钱建民得意的,就是他们缴获了两辆完整的日军装甲车。
当然,还有一件特殊的“战利品”——日军十八师团的关防大印。
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大印的作用不是很了解,其实这枚大印是日军用来发布作战命令的“信物”,只有级别较高的日军军官才有。
通俗点来说,这枚大印相当于我国古代行军打仗时的“虎符”,拥有此物便能号令千军。
钱建民缴获此物,也算是对钱建民戎马一生最大的肯定了。
中缅战区的美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听闻此事,当时就拍手叫好,对钱建民等人连连称赞,还送了一辆吉普车作为奖励。
钱建民所在的部队首长为了表彰钱建民的突出功绩,特意把这枚大印留给了钱建民,当做个人物品收藏。
此时的钱建民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,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荣,可谓一生骄傲。
图-约瑟夫·华伦·史迪威
失去光明,一生低调
1945年,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有利扭转,钱建民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,可以回到阔别数年的祖国怀抱了。
听到这一消息,钱建民的内心十分激动。
一方面,自己在前线作战的这么多年,心中十分挂念祖国和家乡,毕竟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思想已经在国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,没有人想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,钱建民也是一样。
另一方面,经过全世界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钱建民一想到这些,心中就感觉到十分欣慰。
然而,钱建民在枪林弹雨里穿梭了这么多年,奸杀了日寇,扬我国威。却没想到,在任务即将结束准备撤离时,发生了一件影响钱建民一生的大事。
图-第二次世界大战,简称二战,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
当时大部队已经安全撤离,只留下了钱建民和部分战士清扫战场。本来一切照常进行,十分平静,却没想到钱建民等人竟然遇到了土匪!
这伙凶悍的缅甸土匪,凶残程度不亚于日寇。
钱建民和土匪发生了激烈的冲突,在英勇作战的过程中,钱建民躲闪不及,被一颗子弹打中了下巴。
与此同时,钱建民所乘坐的战车也因为激烈的战斗发生了颠簸,密集的子弹打向了战车,致使一块玻璃被震碎,钱建民因为飞溅出来的碎玻璃,伤了一双眼睛。
“钱大哥,你咋啦?”一个战士听到钱建民一声哀嚎,一边和土匪作战,一边瞥了一眼钱建民。
“我的眼睛......”没等钱建民说完,他顿时感觉到了一阵眩晕,昏死了过去。
再醒来时,钱建民已经躺在了医院里。他模糊听到了身边有人说话,试图用力睁开眼睛,却发现自己的眼上似乎蒙着一层什么东西,但自己的眼前一片黑暗,什么都看不到。
“钱大哥,你醒了?医生!护士!快来人啊!他醒了!”
虽然看不清,但钱建民还是凭借声音听了出来,这是自己的战友。
那人语气十分焦急,不停询问钱建民感觉如何。在经过一番医生的检查和问诊后,钱建民平静地躺在病床上,听自己的战友讲述自己昏倒后的事情。
“钱大哥,你也别伤心,你看咱们都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的人,能够活下下来就不错了。你的这双眼睛虽然失明了,但你自己也要想开啊。”
这位战友十分关心钱建民的健康,一直安抚钱建民的情绪。
钱建民虽然嘴上不说,但心里却十分难过,他心想:“我这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,以后可怎么上战场?小鬼子还没被打跑呢!”
经过一段休养,钱建民的身体慢慢恢复,双目失明的他在办理了出院手续后,也办理了退伍,告别了让他“鲜衣怒马”的部队生涯。
这件事让钱建民消沉了很久,他沉浸在痛苦里久久不能平息。不过没过多久,他听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,这让失明的钱建民脸上,有了久违的笑容。
大家都知道,抗日战争结束后,我国又进入了解放战争。
战火纷飞的中国,像钱建民这样受伤的退伍军人,在当时拿到的抚恤金十分有限。回到老家后,钱建民凭借微薄的抚恤金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。
他也从未向别人讲起自己的过往,安静地像一个没有故事的人。
后来,钱建民遇到了自己的爱人,两个人结为夫妻后也曾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时间,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。
但由于钱建民双目失明,也没有能够维持生计的手艺,导致家庭十分贫瘠。
最终,这位曾经和钱建民相约携手一生的伴侣,带着一个儿子改嫁,留下钱建民和女儿相依为命,日子也过得十分艰苦。
但钱建民却始终乐呵呵地,和女儿互相鼓励,互相扶持,一路走来,经历了风雨,也历经了坎坷,两个人对生活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。
但钱建民老人的女儿并不知道,自己的父亲能够如此淡泊名利,坦然处事,竟然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位抗战老兵!
几十年后,女儿在整理父亲房间时,突然发现了那枚日军的关防大印。
在女儿的再三追问下,钱建民才说出了自己当年的事。提到那次战斗,钱建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那个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,似乎回来了!
女儿觉得父亲戎马一生,本该过上更好的生活,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父亲的一生,让父亲的晚年过得更好一些。但钱建民却说:
“那个年代,能够扛起枪上战场跟小鬼子厮杀,已经是莫大的殊荣!我只是干了男人应该干的事!再说,全中国你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,参与了当时的战斗?人家没跟外人说过的,可多了去了!只要你知道你爹也有过爷们的经历,那就够了!”
听到父亲这般推辞,从小受到父亲教育的女儿,安静地听从了父亲的嘱咐,纵然生活再贫苦,也不曾向他人提起过去一句。
然而,2016年钱建民的一句话,却意外改变了这个家庭的走向。
我想坐一坐坦克
2016年,平常寡言少语的钱建民在和女儿闲话家常的时候,突然说了一句:
“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。你也长大了,成家了,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。但只有一件事,让我心心念念了许多年。”
此时的钱建民老人已经到了耄耋之年,听到父亲这样说,女儿突然来了兴趣。
“爸,你跟我还有什么藏着掖着,想要什么你就说,你就是要天上星星月亮,我也想办法给你弄来!”钱建民的女儿,故意跟父亲打趣。
“我要什么月亮!哈哈,你净会开玩笑!女儿啊,我就是想着有生之年,如果能够摸一摸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坦克,再坐上去感受一下,那我死而无憾了!”
钱建民一边说,一边用手比划着自己驾驶坦克的样子。但钱建民也知道,自己一介平民怎么可能有机会摸到坦克,心愿也不过就是跟女儿分享分享,父女俩日常打趣罢了。
不过,父亲的这话却让女儿记在了心里。看到父亲年近百岁,女儿不想让父亲日后带着遗憾离世,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父亲圆了这个心愿。
2016年12月初,老人所在的城市无锡,有一个志愿组织,名叫“关爱抗战老兵”的团队。
志愿者把老人的这一想法发布到了微博上,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,老人的故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。
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,和当地驻扎部队首长取得了联系,最后安排了一次特别的“参观”。
2016年12月11日上午,钱建民老人受邀前往无锡某部营房“参观”,部队首长特意安排士兵开出了六辆国产坦克,整齐列队,鸣笛致敬。
一直到钱建民老人走到坦克前,他都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。等到钱建民老人终于摸到了惦记了七十多年的国产坦克,他突然落泪,随后又突然含着泪笑了。
老人虽然不说,但大家也都知道,老人内心一定百感交集。毕竟从那样艰苦岁月中走来的人们,经历过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
老人的泪水为过去因为落后而备受挨打的旧时代中国而流,笑容则为日渐强盛,屹立于世界不容小觑的当代中国而荣。
2018年2月9日,一生淡泊名利的钱建民老人,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,享年96岁。
